与董卓“誓为父子”的吕布,为什么背叛董卓?或因未受重用

吕布作为并州军的代表,得到比较大的荣誉是正常的。但是吕布真的收到董卓的重用了吗?恐怕并没有。我们看《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以及《后汉书·吕布传》中的记载:“行止常以布自卫”、“卓常使布守中閤”,利用吕布的勇武当做自己的保镖。当然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在当时那样一种环境,率军打仗的将军的格局确实是要比侍卫高一些,要不然赵云身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小编不认可赵云高级保镖一说,这里不赘述)。而吕布联合王允杀死董卓后,王允对吕布是什么态度呢?史料中也有记载:“(王允)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王允视吕布为剑客,董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吕布对王允不满,对董卓自然也会有相同的态度。至于董卓用兵器投掷吕布,以及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则扩大的这种情绪。

董卓的兵权掌握在凉州将领手中

董卓不重用吕布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最信任的、最倚仗的是凉州出身的将领。虽然董卓为了得到士人的支持,拔擢任用了很多士人,董卓的凉州将领“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不过董卓是以暴力手段控制东汉朝政,兵权是最为重要的。并州军与中军,是董卓刚刚吞并、糅合在一起的,显然不如凉州旧部的信任程度。《后汉书·王允传》中记载:“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看一看董卓掌控东汉朝政时进行的一些军事活动,进攻河东白波军的将领是牛辅,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与关东联军的三次战役“河阳津之战”、“荥阳之战”、“梁东之战”中的主将分别是董卓与徐荣。这个徐荣也不是凉州人,而是幽州人,他能够得到董卓的重要,或许凭借的是卓越的军事才能;对朱儁、陶谦联军的战役,主将还是牛辅。吕布有没有带过兵呢?也是有的。就是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阳人之战”。然而吕布也不是主将,主将是凉州出身的胡轸,吕布只是骑兵的统领,要受胡轸的驱使。胡轸性格暴躁,使用威慑的手段统军,还导致吕布与胡轸的内讧,从而败于孙坚之手。吕布暗中对抗胡轸,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未必没有对这种安排的不满。

这是战时的情况,在董卓战略撤退的时候,统兵在外抵抗关东联军的更是凉州人为主。段煨是凉州人,屯兵在华阴;牛辅是凉州人,这个上面提到过一次,先是屯兵安邑,后来转移到陕县;另外还有屯兵在黾池的董越,董越的资料不是很详细,从他的姓氏上来看,小编只能猜测他与董卓有某种血缘上的关系(仅为猜测)。吕布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兵权,包括幽州出身的徐荣,可以看到同为中郎将,凉州出身的牛辅、段煨更加受重用。

吕布反叛董卓代表并州集团对董卓的反击

吕布反叛董卓固然有个人的因素在,比如差一点被手戟扎死。但是从这件事上面,也可以看到并州集团反叛董卓的影子。在刺杀董卓一案中,主要人物当然是王允、士孙瑞、杨瓒等忠于汉室的士人,而完成这件事情的则是董卓集团中的并州人。史料中记载有吕布、李肃、秦谊、李黑、陈卫等人。其中吕布肯定是并州将领了;李肃是吕布同郡人,即并州五原郡人,当时为骑都尉,官职上低于中郎将,未见统兵的记录,应该是荣誉性质的加官。李肃的戏份比较多,后来还奉吕布的命令到陕县讨伐牛辅,结果被牛辅击败,后来被吕布所杀。

至于秦谊、李黑、陈卫等人,有这样一种说法,这里的秦谊就是后来一直跟随吕布的部将秦宜禄。如果这个说法是准确的,那么秦谊也可以确定是并州人。不过小编没有找到确定的史料证明秦谊和秦宜禄是同一人。至于李黑、陈卫等人,史料实在非常匮乏,基本上只留下名字而已。即使信息不明确,秦谊、李黑、陈卫等人都是吕布的“同心勇士”,参与刺杀董卓这样的大事件,一定是极为信任的人。董卓控制东汉朝政从中平六年到初平三年(即公元189年到192年),只有三年时间,应该不足以建立起这样高度的信任。另外凉州军阀在洛阳、颍川、陈留、关中等地的暴行有目共睹,董卓被刺杀,对凉州出身的将领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小编推测这三人大概率也是出身并州。

吕布、李肃等并州人刺杀董卓的行为,果然惹怒了凉州将领。牛辅的部下李傕、郭汜展开对并州人报复,军中数百并州人尽数被诛杀;后来李傕、郭汜攻进长安,出逃的吕布更是成为凉州军阀的头号黑名单。吕布投靠袁术不成,只能投靠同为并州出身的张杨。而李傕、郭汜等人继续对张杨施加压力,迫使吕布离开张杨。可以看到吕布杀死董卓的行为,彻底得罪了董卓派系的凉州军阀(还有韩遂、马腾、宋建等人),但是在小编看来,吕布杀董卓是东汉士大夫与长期受排挤的并州集团的一次联合,只不过吕布作为并州集团的领头羊,刺杀董卓的执行者,加上史家的描述,体现得比较集中罢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pr怎么导出mp4格式?正确步骤在这里
下海5000多万年,完全适应海洋环境,为什么鲸鱼没有进化出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