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唐代劉禹錫創作銘文)

陋室銘(唐代劉禹錫創作銘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代劉禹錫創作銘文元代泰不華創作書法作品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餘韻悠長。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陋室銘創作年代:唐代作品體裁:駢體銘文作者:劉禹錫作品出處:《劉禹錫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相關爭議,

作品原文陋室1銘2山不在3高,有仙則名4。水不在深,有龍則靈5。斯是陋室6,惟吾德馨7。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8。談笑有鴻儒9,往來無白丁10。可以調素琴11,閱金經12。無絲竹13之14亂耳15,無案牘16之勞形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18,孔子云19:何陋之有20?注釋譯文詞句注釋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在:在於。名:出名,著名,名詞用作動詞。靈:神奇;靈異。斯是陋室: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惟吾德馨(xīn):只因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上:長到;入:映入。鴻儒:大儒,這裡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裡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金經:現今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金剛經》),也有人認為是儒家經典。金:珍貴的。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這裡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之:語氣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孔子云:孔子說,雲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於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白話譯文山不在於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蘚爬上台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創作背景《陋室銘》作於和州任上(824—826年)。《歷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陋室銘》書法作品作品鑑賞文學賞析《陋室銘》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銘文。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它單純、簡練、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充滿了哲理和情韻。開篇幾句從《世說新語·排調》“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翻出新意,運用詩歌中常見的比興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興陋室,“有仙則名”、“有龍則靈”則比興陋室之德。“這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頗有哲理詩的精警和含蘊。作者自遠而近,次第寫來,以並列句式造成順流直下的氣勢,隨後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覺妙語如珠,勝意迭出。這兩句從《尚書·周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聯想得來,強調以德自勵,確為一篇之主旨與警策。寫陋室之陋是為了襯托室中主人之賢,而寫室中主人之賢,正好說明陋室不陋,這是一種相反相成的關係。以下寫室之內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離“德”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室內外之景,妙在精切地傳出陋室的佳處,以詩的語言表現詩的意境。“痕”、“色”二字,變概念化的“苔”、“草”為可感、可視的具體形象。“上階”、“入簾”,化靜為動,寫出“苔”、“草”的神態,又將外景引入室內,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機,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綠”一“青”,色彩鮮明,更映襯出陋室的閒雅、清幽與別致。這兩句為敘寫陋室中的人和事創造了適宜的環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室中人,側重寫與朋友的交往,藉以顯示作者身分的高貴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四句寫室中事,表現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見作者行事不陋。“調素琴,閱金經”,見出陋室生活之清雅;“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顯出陋室生活之安適。一個超然物外、體靜心閒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寫室中之人心閒體靜,襯托他的勤於修德;而寫他的勤於修德,則揭示陋室不陋、令名遠播的原委。從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單行,後二句駢儷偶對,駢散相間,頗具韻律美。從寫法上看,一二句從正面說,三四句從反面寫,正反結合,且“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又形成呼應和對照,頗見文思之巧。

最後引證古人、古蹟、古語作結。把陋室比作諸葛孔明的南陽草廬、揚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則說明自身的志趣與聖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旬,既呼應上文“惟吾德馨”,又隱含君子居住其內之意,妙在機趣橫生,不露自炫之跡。上下古今,渾然一體,包含著無限的情興和深長的韻味。《陋室銘》不足百字,篇幅極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淺水相襯,與諸葛廬、子云亭並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賢人、今之鴻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像廣闊,蘊含深厚,有咫尺藏萬里之勢。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龍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襯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賢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敘述、描寫,有抒情、議論,有染有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是敘述描寫,是染。最後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議論,是點,畫龍點睛。點染結合,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在語言表達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對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後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齊而又富於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和諧,音節鏗鏘。名家點評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陋室之可銘,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之中,觸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結之,饒有逸韻。清·謝有煇《古文賞音》:陋室但作知足話頭,終脫不得個“陋”字。以“德馨”為主,則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雖不滿百字,而具虎跳龍騰之致。清·林雲銘《古文析義》:通篇總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雖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種種不俗。無他繁苦.即較之南陽草廬、西蜀玄亭,匪有讓焉,蓋以有德者處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隱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內。若全引,便著跡,讀者皆不可不知。清·過珙《詳訂古文評註全集》:句句將“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語作證據歸束,最為有結構。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小小短章,無法不備。凡銘多自警,此卻自得自誇,體格稍變。起以山水喻引,則來不突;末引古結,則去不盡,中間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層次。末引“何陋”之言,隱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內,若全引便著跡,尤見其巧處。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起首四句,興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語,道盡陋室增光處,最為簡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無非吾德生意;談笑往來,無非吾德應酬、調琴無絲竹亂耳,閱經無案牘勞形,愈不問而知為吾德舉動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云玄亭,無多讓焉,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雖陋亦不陋矣。至其詞調之清麗,結構之渾成,則文雖不滿百字,自具大雅。作者簡介劉禹錫(772一842年),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唐文學家。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進步政治改革遭到失敗,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等官職,在外地二十多年。後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他長於詩文,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並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相關爭議對於《陋室銘》的作者,自宋代以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疑問。北宋釋智圓所著《閒居編》即指出:“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閒居編》成書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當時,《陋室銘》已盛傳於世,據《閒居編》載:“昧者往往刻於琬琰,懸之屋壁”。這讓智圓大為不快而決意辨偽。他認定《陋室銘》乃託名劉禹錫的偽作。也有學者認為,《陋室銘》的作者應為唐代崔沔。根據是《新唐書·崔沔傳》載:“(沔)儉約自持,祿稟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陋室銘》以見志。”雖然作者略有爭議,但目前作者為劉禹錫一說更為流行。

相關詞條

陋室銘(唐代劉禹錫創作銘文)《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

陋室銘《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

陋室公園陋室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和縣城中,因唐代著名文 學家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寫下的千古絕唱《陋室銘》而名聞天下。陋室3幢9間呈品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主室斗拱飛檐...

陋室(簡陋的居室)陋室即簡陋的居室,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擔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時建造的居室,因劉禹錫所作的《陋室銘》而為人所熟知。...

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出自《陋室銘》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

陋室銘(元代泰不華創作書法作品)《陋室銘》是元代書法家泰不華創作的篆書紙本書法作品,縱36.9cm,橫113.5cm。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行書陋室銘卷《行書陋室銘卷》是元代趙孟頫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 圖集 行書陋室銘捲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

文徵明行書陋室銘軸《文徵明行書陋室銘軸》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 《文徵明行書陋室銘軸》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中文名 文徵明行書陋室銘軸 創作年...

陋室銘·進學解陋室銘·進學解編輯 鎖定 歷代書畫家常以名家詩文為載體來創作字畫作品,本系列叢書以此為切入點,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挑選對應的書畫精品,讓讀者在閱讀時能接受文章和...

泰不華篆書陋室銘卷《泰不華篆書陋室銘卷》是元代泰不華創作的篆書書法作品。...... 《泰不華篆書陋室銘卷》是元代泰不華創作的篆書書法作品。中文名 泰不華篆書陋室銘卷 創作年代 元代 ...

行書劉禹錫陋室銘軸《行書劉禹錫陋室銘軸》作者周天球(-1595),字公瑕,號止園居士。人。工書畫。系文徵明之學生。作者為當時在太湖流域一帶風靡一時“吳派”中堅力量。此軸為唐代...

安徽省陋室銘酒業有限公司安徽省陋室銘酒業有限公司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安徽省金裕皖酒業有限公司座落在皖北界首市工業園區,...

明文徵明行書陋室銘軸這是文徵明84歲時所作的行書,用筆沉穩含蓄,人書俱老。所書內容為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名篇《陋室銘》,文字略有出入,當是文徵明默寫致誤。...

天下墨寶:趙孟頫歸去來辭·陋室銘《歸去來辭》為書家晚年所書,頗得二王遺風。用筆嫻熟,起筆藏露鋒交錯,收筆銳鈍有致,結體嚴整,筆法純熟,遒勁秀媚,現存三件。《陋室銘》為趙孟頫早年的代表作...

何陋軒設計者借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命此軒為“何陋軒”,極富哲理。軒在竹林中,水在竹軒處,一年四季,景色迥異。春雨一夜催竹生,此時可攜鋤尋筍,親臨農家...

陋室吟作者:范君問,選自《散文》2000年第10期。《陋室吟》源自劉禹錫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 [4] ,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

子云亭在子云亭景區庭院入口處由成都著名書法家方濱生書寫的劉禹錫《陋室銘》鐫刻於此,以彰顯西蜀子云亭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文化影響。庭園中是揚雄巨型花崗石雕像,一代辭賦...

案牘之勞案牘之勞,成語。案牘:公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案牘勞形案牘勞形是一個成語,讀音是àn dú láo xíng,意思是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出自唐·劉禹錫《陋室銘》。...

崔沔據《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五十四》,崔沔可能是《陋室銘》真正的作者。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卒,享年六十七。 [1-2] 本名 崔沔 字號 字善沖 所處...

談笑有鴻儒【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事例】: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8回:“今日~,正該叫小徒在此虛心聆教才是。”...

白丁(漢語詞目)唐 劉禹錫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明 王錂 《春蕪記·報仇》:“每嘗聞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這封書,恰像個白丁寫的。” 《人民日報》198...

銘(漢字)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志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中文名 銘 拼音 míng 注音 ㄇㄧㄥˊ 偏旁 釒...

熱門詞條

阿爾貝特·施韋澤

restricted

肥胖症

交通路況

TPA

萬寧

牽牛的夏天

十三香

腸套疊

斷腸人

東明

上古捲軸4:湮沒

橫山

永和豆漿粉

三國志11

宋河鎮

梅根·妮可

蝴蝶牌

深夜食堂

醜小鴨

affect

陳顯政

幸福快遞

混沌雷修

擋不住的瘋情

一杯咖啡

黃家駒


8周年纪念福袋召唤
什么山什么地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