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惠州市信用办
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惠州围绕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加大对失信主体惩戒力度,不仅让失信主体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为全社会树立起守信光荣的引导作用。经验和做法受到各方的关注,获评“粤治-治理现代化”2015-2016年优秀案例。
在财政性资金扶助方面对不良信用记录实行“一票否决”
第一,政府管理事务带头惩戒:失信企业与财政补贴无缘。市财政部门共梳理出涉及10个部门的21项适合使用信用报告的专项扶持资金,资金总额达1.24亿元。政府管理事项中累计使用信用报告4000份以上,在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现代产业100强引导资金申报、全民创业资金申请、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申请等各类政府管理中进行了应用,在财政性资金扶助方面对不良信用记录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民生领域率先惩戒:失信企业清除出二维码系统。运用信用评价方法,在全省首推粮油二维码溯源,在粮油产品中推出二维码溯源系统,通过扫码将粮油食品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监管者,全程实行信用监管,让广大群众吃上“信用粮油”。目前,全市64.3%的粮油产品已进入粮油二维码系统,企业一旦有信用污点记录,将被学校、医院等大中型食堂的粮油采购单位自动屏蔽。
第三,金融领域授权惩戒:一次失信,终身不贷。市信用中心为中国建设银行惠州分行开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权限后,建设银行依托系统开发征 “信贷”产品,成功发放20笔共3360万元纯信用贷款,使用系统参与贷前调查、贷中作业和贷后管理的贷款共有1300笔59亿元,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开辟了一条新通道;积极推动农村信用建设工作,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对信用等级低的纳税人,实施强化管理和重点监控
第四,市场监管探索惩戒:50多家中介机构因信用报告有不良记录被挡在门外。实行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实时拦截。2013年4月起,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与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对接,自动拦截违法违规企业。截至目前,共有49家“黑名单”企业被系统屏蔽参与土地竞买,6家建筑企业因违法转包、投标业绩造假,被罚两年内禁止承接惠州建筑工程;“中介超市”实行信用准入和信用监管制度,50多家中介机构因信用报告有不良记录被挡在门外。借鉴互联网经验,运用信用管理给中介机构进行“好评”、“差评”,一次失信意味着失去整个惠州市场;进出口企业采用“绿、黄灯”管理政策,对信用等级好的企业予以优待,对失信企业给予严管;纳税领域试水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发票领购、税务检查等环节落实激励措施;对信用等级低的纳税人,实施强化管理和重点监控。此外,农业、旅游、社会组织、卫生、环保等部门也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第五,合作区域联合惩戒:在惠州失信,5市受限。2013年以来,惠州市积极推动区域信用合作,先后与省内各市进行了信用建设经验的全方位交流,与梅州、河源等地市签订信用建设合作协议。跨区域信用信息查询功能已在信用惠州网开通,目前已经与深圳、东莞两市实现地税等19个部门59项信用信息的互查互通。形成了“一处失信、多处受限”的区域联动惩戒格局,进一步放大了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