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商报
日前,“诚信建设万里行”接力活动成都站正式启动。活动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四川省发改委指导,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主办,150家企业代表、10家行业协会代表、14位社区代表参会。
会上表示,成都将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分,拓展个人信用分在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教育、科研、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力争今年年底,成都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以上,个人信用分覆盖率达90%以上。
完善“红黑名单”制度
几十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
目前,成都已在税务、城管、医疗、建设、安全监督等几十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且在不断完善各行业领域“红黑名单”制度;成都还出台 “联合奖惩目录清单”和“措施清单”,梳理奖惩对象40类,奖惩措施1000余条,建立全市信用联合奖惩清单制度。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丽萍介绍,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成了“成都信用网”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等多维度端口,延伸系统信息归集和使用面。截至2019年2月,系统共归集全域成都230余万户法人主体,已成功为21个应用系统开展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数据支撑。
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成后,围绕公共信用数据,开展多项主题应用,不断加大交换共享力度,联合惩戒逐步深入,有效推进了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都建立健全企业“红黑榜”,加大金融、市场监管、法院等单位掌握的严重失信企业信息的披露。截至目前,累计发布“红名单”220批次、“黑名单”309批次;累计为53000余户企业出具信用查询报告,作为政策扶持、表彰评优、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上市审核等工作中的参考依据。一些企业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黑名单后,失去了银行贷款、商业合作以及招投标资格等,“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作用成效初现。
今年底个人信用分覆盖率超90%
2019年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诚信建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成都市发改委介绍,成都探索“信易+”产品创新,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农贷通”贷款余额约64亿元;“科创通”贷款余额约15亿元;“青创宝”贷款余额约2亿元。
成都推进个人信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分,拓展个人信用分在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教育、科研、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成都市发改委介绍,力争今年年底,成都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以上,个人信用分覆盖率达90%以上。
成都还将加速培育信用全产业链,引入国内外知名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支持成都信用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促进信用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加快信用服务产业集聚。
在信用修复方面,成都市发改委表示,成都将加快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信用修复机制,明确信用修复路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不再作为联合惩戒对象;有失信行为的个人可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