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全国一张网’是下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
在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之年,“全国一张网”将网住企业的哪些信息?这张网有什么“威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日前,记者赶赴北京、江西等地探寻答案。
建立信用意识,构筑良好市场竞争秩序
“公司去年要续贷180万元,本以为没什么问题,但贷款迟迟发放不下来。去银行咨询原因,对方说在系统里查询显示公司去年没有及时上报年报产生了警示提醒。我们补报年报后,异常状态被移除,贷款也终于顺利发放。”说起“系统”的“威力”,江西省同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俊才深有感触。
陈俊才口中的“系统”,就是“全国一张网”,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把企业所有的工商登记信息和受到的处罚信息等都归集到企业名下。也就是说,登录这张网,输入企业名称,就可以查询到企业名下的各种信息。
为何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至此,“全国一张网”走入人们的视线并被视为此后市场监管的核心?
伴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市场准入门槛放低放宽,大量企业涌入市场。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2万户,平均每八分钟就诞生一家新的企业。市场活力得到释放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在张茅看来,事中事后监管关系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成败,而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的核心是信用监管。建立并完善“全国一张网”,可以解决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规范企业行为,构筑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信用监管的便利。“我们公司会接一些广告业务,常需要提前垫资,如果对方经济实力不足,垫付的资金可能会打水漂。现在有了‘全国一张网’,我会先查询对方企业的信息,比如是否有行政处罚记录、欠贷记录等信息,没有信用问题再合作,心里踏实很多。”江西智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告诉记者,“现在身边许多做企业的朋友都建立了信用意识。”
打破“信息孤岛”,勾勒企业完整信用画像
“‘全国一张网’将形成企业信用的完整画像,就好比一个人的档案。”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副局长徐晓东这样形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画像越完整,归集的信息越多、越齐全、越及时,“威力”也就越大。而画像要想完整,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共享。
北京市目前已实现55个政府部门和24家行业协会的信息整合,重点归集了全市41家执法单位的近170万条行政处罚信息和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近400万条司法信息。
江西省的系统连接全省近2000个政府部门、220万户市场主体,归集了37个省直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提供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荣誉信息等20类426万余条数据,并用不同的颜色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正常企业标记为绿色,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由轻到重,分别标记为黄色、橙色和红色警示,这些警示企业也成为工商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
在互通信息的基础上,“全国一张网”实现了监管联动。“各监管部门可实现监管数据流转、认领、推送,实现联动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盲区’,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江西省工商局副局长沈庆中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已锁定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25万人,限制全国130余万“老赖”在企业任职。在江西,银行已将系统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数据支持平台;全省法院通过系统提交申请查询工商信息近9000件,涉及案件数6000余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格局正在形成。
呼唤顶层设计,“一张网”有待织得更密更牢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提出,大力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2016年底前,初步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
如今,“全国一张网”的建设进度如何?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已建立区域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的企业信息总量超过两亿条。
徐晓东介绍,为加快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国家工商总局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西、福建、重庆、贵州等7个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省市作为试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试点省市的“全国一张网”建设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进展情况也各不相同。
“这个系统确实好,但有些省外企业的信用信息我们还没办法详细获得,感觉在招投标时,对省内企业不大公平;而且我们和省外一些企业合作时,没办法获得他们的信用情况,心里还是没底。”作为试点省份,江西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建设工作也让不少当地企业负责人有了一些小小的“烦恼”。
按照改革进程表的要求,“全国一张网”要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如何将各地没有固定模式、进展不同的“一张网”全面统一地铺开,需要各地各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及时共享信息,更需要出台顶层设计,将“全国一张网”织得更密更牢。